在我们村,谁能考上大学,谁就是全村的希望。直到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也读大学了,我们都知道,大学生开始贬值了。
以前的包分配,如今的毕业就失业。有市场环境因素,也有招聘单位问题,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个人因素,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变得“廉价”了。就算是考上清华北大,也没有过去那么荣耀了。这是为何?
数量增多,能力没有提高
最近两年,高考生每年都突破一千万。同时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几百万。数量在逐渐增多,也给就业造成了很大压力。
大学生增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会提高,毕竟选择性更大了。但是,大学生增多,能力并没有因此提高,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水平,甚至能力还不如高中时期。
不少名企对员工的招聘更是严格,最低本科学历,甚至只招985和211大学,还有个别单位要求最低学历研究生。要求高,达到要求的人不多。
虽然大学生很多,普通大学占大多数,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只能找名校毕业生不看的职业。但是专科生或者更低学历的毕业生,又该找什么样的工作,现实是残忍和无情的。
供大于求,造成了贬值
企业数量增长速度缓慢,但是大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导致市场的供大于求,相当于通货膨胀,所以才会导致贬值。这是市场决定的,和大学生本身没有关系。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大学生自身很努力,才能突破限制。
当我们周围都是大学生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大学生的可贵。在过去,如果谁家出来一个大学生,是全村人的骄傲。不说敲锣打鼓祝贺,也会送点东西过来,为的就是沾一点喜气。
如今就算是考上清华北大,也很难让人兴奋起来,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类高考状元的信息太多了,每天充斥在眼前,而且很多读大学沦为平民的案例也不少。很多企业也对大学生的期望降低了,所以才会出现贬值现象。
冷门专业数量增多,导致毕业就失业
随着大学的扩招,学校专业数量也逐渐多了起来,比如医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不伦不类,毕业都没地方去找工作。比如文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毕业了也无处安身。虽然是名校,但是专业不咋样,毕业依然茫然。
学校专业的变化是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的,比如这几年的电子商务专业,虽然看上去高大上,其实毕业并不好找工作。做电商的都知道,很少有需要毕业生去做运营,这个岗位都是招聘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而毕业生恰恰相反。
虽然专业看上去高大上,但是找工作很难,比如新媒体运营,学这个专业不一定能找到适合的工作,所以,看上去很热门的专业,实际很冷门。
大学生虽然廉价了,但是读大学的成本在逐渐增多。一名大学生能否有社会竞争力,刚开始确实受到大学背景的影响,随着个人能力的增长,褪去大学的光环,所有的竞争力都是个人能力,与过去无关。
如果大学期间多涉猎课外书,多提高个人能力,就算是普通二本,依然可以逆袭。好的大学可以有一个好的起点,但是谁先到终点,不是大学可以决定的,而是每个人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好态度好生活,好生活好人生。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积极向上,不管什么大学,学好专业课,不挂科,总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