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市场上,首次出现了大学生工资比不上农民工的现象。怪哉!这是持有常规认识的人发出的声音;太冤哪!这是求职大学生群体发出的呼喊。
怪吗?冤吗?其实不算怪,也不能说冤,如果把影响岗位薪酬的要素放到市场的“显影液”中,便会知道个中原委:
一说工作种类。农民工从事的多是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劳动时间长的工种,相对于一般办公室岗位的轻松加愉快而言,往往容易形成稀缺,市场“无形之手”自然会把薪水调高一些。而这些苦活,累活,刚刚走出校园求职的大学生们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嘛?
二说工作环境。农民工从事的工作环境,一般来讲,大都是野外暴露场所、远离繁华街区,甚至忍受着对人身产生伤害的严重污染,相对于一般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工作而言,高薪酬中包含着不确定、不安全的补偿因素。这些脏活,险活,正在渴望拿到高薪的大学生们能够在这样条件下坚持工作吗?
三说工作经验。从表面上看,农民工从事的岗位多属于简单劳动,但是恰恰是依靠劳动者积累的岗位经验和技能(包括小门道、小技巧、操作习惯等),才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为雇主创造更多的利润,当然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而这些宝贵的劳动经验正是求职无门的大学生们从校园里学不来的?
四说教育短板。当今中国教育的最大软肋,是培养目标与人力资源市场的严重脱节,不管多么有名望的高校,它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大学生们在校园阶段只是完成了一般知识的获取,都无法适应千差万别的具体工作岗位的不同需求,主要表现在岗位流程、动手能力、职业习惯和就业期望值等方面。从就业需求和劳动效率上讲,一般书本知识要比工作经验的含金量要低得多,实际上,工作经验既是一种基本的知识信息,更是与劳动者本人紧密结合的实用性知识信息,往往比一般的书本知识更管用、更有市场价值。难怪身有短板的大学生的身价比不上农民工,自在情理之中!
五是雇主偏好。这里说的是雇主喜欢什么样的就业人员?,也可以看作是影响人力资源薪酬的一个关键条件?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机制下,雇主急需要“微波炉型”的应聘者,速热,到岗就能胜任,创造更多利润;而不喜欢“汤煲型”的,慢热,一切都得从头学起,甚至手把手的教操作,等不及呀!由此可以看出,劳动经验本身就是就业者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也自然会影响到薪酬的高低。有些人会说,用工单位总得支付培训成本哪,那仅是问题的一方面,雇主更看重就业者即时所能带来多少劳动效率,这是世界上雇主永远不变的心态和立场。
不妨试想一下,面对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和有工作经验的农民工,雇主会给那个薪酬高一些呢?再回过头来说培训成本,其实大学生在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的的培训成本,正好由自己比农民工薪酬低的那一块承担了,可是雇主心里仍然念念不忘的是雇用你影响了我多少经济效益,不是这样吗?
当然,出现大学生工资比不上农民工的现象,也隐含着中国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表明了由“重文凭”向“重效率(指劳动技能和经验)”转变的市场取向。
大学生朋友们,说得直白一些,摆在你面前的就业试卷上,有两道关于薪酬高低的市场考题:书本知识≠岗位技能;身份≠身价,答案可以从你的就业的学兄学姐们身上找到答案,当然要忽略个别机会因素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