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2012年7月,山东枣庄学院文学院九十多名学生,在校园招聘广告中得知青岛一家企业招工信息,由于负责招工的就是该校大四学生,在相信学长的情况下,这批学生没有签协议就来到青岛。后来发现工作单位由食品厂变成了电子厂,工作时间由8小时延长到12小时,并不断冒出收费项目,最后在公安部门配合下学生得以安全回家。
案例二:2012年8月,在山东某大学读中文的大二学生小李轻信网上的一条“南方文学编辑部”临时招聘打字员的信息,随后落入陷阱,被骗子以押金、保密费等多种名目骗去2100元。
案例三:2012年7月,济南两所高校准备在暑期打工的52名大学生,通过城阳一家职介所报了名到城阳一家企业打工,但中介公司将学生们送到了青岛,并收取多种费用,工作时间、环境也都和招聘时所说不相符。事后,民警调查了解到,给52名学生介绍工作的这家职介所没有任何手续,属于黑职介。
案例四:2010年7月,济南某高校大二8名学生通过校园内的代理联系,暑假期间到威海打工,到地方后发现工作单位、工作条件、时间都与原来招聘中不一样,并需要交纳押金、抵押身份证等,最后几名学生只能回家。
案例五:2012年9月,湖南一所大学学生经学长介绍暑假到聊城打工,不料被骗入传销窝点,与外界失去联系,最后在聊城警方的帮助下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