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学院的项同学最近有点烦,他介绍了几十位同学到三亚某星级酒店兼职,可酒店拖欠着几万元工资不还。“我们只能天天去催款或者向媒体曝光。”
随着暑期来临,大学生假期打工热情高涨,但连接不断的克扣工资、上当受骗等纠纷事件,暴露出学生兼职市场的诸多问题中介公司良莠不齐、学生代理盲目参与、学校无监管部门、法律法规缺位……大学生兼职市场管理遭遇“真空”,学生、学校、政府部门该如何面对?
打工2月只拿到一半工资
提起上学期打工被骗的经历,三亚学院大三的郑同学依然觉得不堪回首。
2012年寒假,郑同学在网上看到广东惠州有家工厂招寒假工,包吃包住一个月工资5000元。这让家境贫寒的郑同学怦然心动,与某中介公司取得联系后,她踏上了打工之旅。没想到,惠州的中介收了报名费后就人间蒸发了。
和郑同学的遭遇相比,琼州学院的叶同学多了些防备意识,他提前到兼职单位进行全面了解,并签订了合同。两个月后,他带着合同去领工资时却发现,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结清工资的时间。“这笔工资我等了快一个学期才拿到一半,因为精力有限,最后我放弃了追讨。”
学生劳务市场乱象丛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需求旺盛的学生劳务市场无章可循,多年来都是以“半地下”的状态存在。
琼州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勤工俭学中心一般只会为学生提供校内打工的机会,至于假期在校外打工,风险太大,学校没法管。”
企业需求旺盛,学生打工热情高涨,为此校园里也产生了一种新职业校园中介。校园中介大多是一些社交能力较强,交际面较广的学生。
由于缺乏正规管理,很多校园中介大多是依靠人情关系、口头约定维持和企业之间的“生意来往”,所以当克扣工资、人身伤害等纠纷发生时,无据可依的学生只能自认倒霉。
勤工俭学维权难
在校大学生兼职时间短,用人单位一般不愿与他们签订用工合同,这给他们维权带来了隐患。
“我们打工遇到纠纷时,也不知如何向有关部门投诉。”琼州学院项同学说。
“大学生
假期兼职不适用《劳动法》。”三亚市劳动监察大队副队长王明德说,大学生暑期打工属勤工俭学,不属于《劳动法》范围,遇到纠纷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只能按照民法通则的原则来索赔,或向法院起诉。这样做成本高、进度慢、效益低,对大学生来说很不划算。因此王明德提醒,学生兼职期间要注意保留票据等,以便产生纠纷时用做证据。
三亚市三元和律师事务所律师侯孝发表示,大学生事先要对用人单位有全面了解,如有无营业执照、有无固定办公场所等,尽量选择一些信誉佳、实力强的大企业、大公司,不要轻易抵押证件和缴纳保证金。侯孝发认为,高校应把勤工俭学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形成一套规范的体系。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应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合同法,对违反合同法规定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