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学生暑期兼职旺季,不少大学生想趁着假期打短工,既可以赚点零花钱,同时还可以体验生活,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生活经验不足、法律知识欠缺,大学生暑期兼职被骗的事例屡见不鲜。市劳动部门提醒,在选择用工单位时大学生一定要注意签订劳动合同,增强维权意识。
时值暑假,当一些大学生选择回家亦或是外出旅行的时候,也有一些大学生选择留在所在的城市兼职,利用暑期的时间找个暑假工,在获得经济利益同时还能够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在亳州的一些服务性经营场所里也经常能见到类似兼职的大学生,这对于大学生来说确实能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相比于收获来说,他们在兼职中所遭受的利益损害也同样值得注意。
在这场兼职热潮中,行为主体是大学生群体,在寻求兼职的过程中,他们的目光总是着重于一些经营性场所,寻求工期短,工资高的单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中大多是希望借此机会学习一些知识和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但这些大学生大多是初次接触社会实践,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在寻
找兼职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被骗的事件,但是又由于他们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自身的权益最终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之所以会发生兼职受骗的案件,除了大学生本身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之外,与一些“黑中介”和用人单位自身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黑中介”和用人单位正是看准了大学生涉世未深的特性,利用法律的空子诱骗学生的财物。所以要想遏制这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也不能只从一方面下手,而是要标本兼治,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教育,对于一些用人单位和中介公司也要进行监督和管理。
怎样避免陷入兼职的“陷阱”?最根本的是,大学生们要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求职时选择正规的中介公司和用人单位,防范一些不法单位的诱骗和蛊惑。尽管就职时间短暂也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定时间的劳动合同和书面证明,这样即使发生劳动纠纷,向劳动部门进行求助时,也能很好地进行维权。对于人社部门而言,适时对企业用人进行监督和管理也显得尤为必要。
完善一些短期工作和工种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应该提起日程,很多学生被骗也是因为相关法规的不成熟造成的,进一步完善法律的覆盖面和规范性,对于治理目前的暑期兼职乱象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