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西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还不到一个月时就被骗3次:被用人单位提前收取“防违约押金”,被黑中介骗了钱,甚至被疑似传销组织的不明团伙骗到了外地。现实中,还有不少大学生和他一样,在求职中上当。
眼看又到了求职旺季,大学生多年来寒窗苦读,终于盼到了展现自己能力之时。可是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8%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经历过求职被骗的大学生多。55.1%的受访者认为,求职骗局中,承诺“五险一金”不兑现的情况较为常见。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求职屡屡遭遇骗局说明啥?
首先,大学生求职被骗,说明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怀揣着远大理想走上社会,迫切希望找到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书生意气”,缺少社会经验,面对各种诱惑容易迷失方向,再加上对自身求职的定位不准,容易轻信薪水高、职位好、有户口等夸大宣传,根本不去核实信息的真伪,而各路骗子会利用大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看你越着急,他就越高兴,然后一步一步把大学生朝沟里带。
其次,大学生求职被骗,说明岗位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这些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727万,2015年是749万,2016年达770万,2017年的毕业生总人数会更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加之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残酷现实,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毕业即失业在所难免,“僧多粥少”,饭碗难找,加剧了求职者的焦虑感,这也客观上给骗子设置五花八门的招聘陷阱提供了绝佳机会。
再次,大学生求职被骗,说明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严重缺位。大学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教会学生识别骗局的技巧。比如在招聘中有些所谓的第三方机构利用虚假招聘信息吸引大学生,骗取数额不小的求职中介费后却无法兑现帮助学生推荐好的就业岗位的承诺;一些用人单位并无诚意招聘,在招聘过程中设下多重隐形陷阱骗取劳动力和劳动成果,如以考察为借口提出长期实习要求,最终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和推诿之前对求职者的有关户口、薪酬和岗位等的承诺等。大学老师要提醒大学生注意识别此类求职陷阱,保留所签协议或合同,以保证出现劳动纠纷时能够保障依法维权。如果遭遇财产被骗,要在第一时间报警求助,还要提醒学生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不要将重要证件作抵押、不要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等。
天生不会掉馅饼,地上可能有陷阱。要防范求职陷阱,奉劝大学生求职时要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