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每个月只有固定的生活费,却能够频繁地租豪车、买奢侈品包包、还能请同学去旅游。这显然不正常,然而,扬州市区一所高校的大学生就曾经过着这样的生活。可其实呢,这种所谓的快乐生活却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在大学城附近,记者见到了小张和小陈。两人介绍,今年初,他们想兼职挣点生活费,正好在扬大学生兼职的社交软件群里,发现了一个手机刷单的美差,说是每刷一单,就能获得200元的报酬。于是,便找到了发布信息的曹某。曹某让他俩签了一个分期购买手机的合同,拍了他们的身份证、学生证,还让他俩拿着手机的空壳子拍了照片。曹某拍着胸脯保证,这个钱不用他们还,只需要刷单帮他完成任务就行。
事后,小张和小陈都顺利拿到了200元的报酬。然而,两个月后,他们陆续收到了一家网络贷款公司的催款短信。他们这才醒悟,原来,所谓的“兼职”竟是用自己的名义办理分期网贷购买手机!可他们根本就没有拿到手机,这时再找曹某,已经联系不上了。
记者了解到,小张和小陈办理的是苹果手机的分期贷款业务,每部手机的总价都在七千元左右,分24期还,加上手续费每个月需要还款三百多元。由于无法偿还这笔债务,小张和小陈只得报警求助。
打工刷单,居然惹出这么个大麻烦,这让涉世未深的小张和小陈始料未及。而警方在调查后发现,受害者远不止小张和小陈两个人,涉案的波及面之广,令人咋舌。更加让人吃惊的是,炮制网贷“刷单”骗局的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骗子同为在校大学生
警方表示,在小张和小陈报警之前,他们就已经接到十多名大学生的报警,每个人都背了数千元的债务,而他们被骗的手段如出一辙,都是身份信息被人用来办理苹果手机分期贷款。警方随即找到了办理贷款手续的曹某,经查,曹某只是一名受雇佣的业务员,真正在背后策划的是另一名王某,两人都是在校大学生。
随后,警方展开了大范围调查,发现王某的足迹遍布扬州各大高校,被骗人数高达170多人,被骗金额超过百万。
骗取钱财,用于挥霍
很快,警方将王某控制,经审查,王某对他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王某表示,自己一开始也是兼职帮一家公司做分期贷业务,从中拿佣金。然而很快,他就不满足于一部手机两三百块钱的提成了,他通过一个所谓的业内人士,学到了通过手机分期贷套现诈骗的门道。
首先,发布“兼职”信息,当有大学生上钩后,自称只需借用对方身份信息办理手机分期贷款来完成任务,当贷款公司打电话核实情况时,要求大学生坚称是本人办理的业务、本人完成还款。然后,王某支付给大学生几百元的佣金,将所得手机低价变卖,得到的钱用于自己挥霍。直至贷款公司向大学生索要贷款时,大学生才发现被骗。
民警介绍,王某通过套现的钱,被他用来租豪车,购买奢侈品,还请同学去旅游。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个人信息不能轻易泄露
为了一己私利,以分期网购手机的名义,骗取手机套现,还让同龄的大学生们“背黑锅”,这种行为确实恶劣!其实,类似案件关注也报道过多次,受害人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在校学生,这不禁让人反思,为什么大学生群体成为了受害重灾区?又该如何杜绝类似骗局的发生呢?
今年七月,杭集镇的几名在校高中生因为轻信老同学夏某,都背上了手机分期贷的高额贷款。 无独有偶,一个月后,同样在杭集镇,又有十多名学生陷入手机分期贷的骗局。
据了解,受利益驱动,加之监管未及时跟上,一些不法分子把手机分期贷当成了快速敛财的新方式,目标人群就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办案民警表示,在校大学生兼职的需求比较大,而社会经验少、鉴别能力差,加之分期贷款操作简单,回报高昂,大学生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殊不知,一旦轻易把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就很容易进入别人挖好的坑,一旦被办理了贷款、不能及时还款,还会对个人征信造成不良的影响。
新闻评论员浩宇提醒,除了要加强网贷行业的审批和监管,学生群体也应增强自身的判断力和风险意识,家庭和学校,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教育,不要再让大学生群体成为骗子眼中的“唐僧肉”。
为了两三百块钱的好处费,竟陷入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
网上兼职岗提醒大学生朋友们,不能太轻率啊!而要想斩断手机分期贷的灰色利益链,恐怕从法律和监管层面都得及时出手,不给坏人以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