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保出生在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的寨子坡村。寨子坡村是勉县的一个特困村,杨怀保的家又是这个特困村里有名的特困户,那时候家里经常没有粮食,也没有油吃,饥饿、病痛经常折磨着一家人。
读小学时的杨怀保非常懂事、勤奋,他放学回家就帮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弟。进入初中后,他勤奋刻苦,成绩优秀。但在他读初二那年,母亲身患重病,需要在西安动大手术,父亲四处借钱、贷款,才凑够手术费。
他母亲的那次手术花了1万多元,手术过后,母亲的病虽然有所好转,但由于手术的后遗症,身体状况很差,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仍需继续服药治疗,杨怀保家也从此债台高筑。
为了供他和弟弟读书,为了给母亲治病,杨怀保的父亲不得不在外干苦力活。不幸的是,高二那年,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时受了重伤,膝盖摔坏,从此也失去了劳动能力。
苦难的家庭使杨怀保不得不在12岁时就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背着干粮、带着咸菜走进学校读书。周末,就回家帮父母分担一些体力活,挑水、担粪、锄草……无所不做。
面对家里接二连三的不幸与苦难,杨怀保并没有在苦难面前低下不屈的头,而是更加坚定了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决心。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2003年9月,杨怀保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
2003年9月,杨怀保怀着对人生的憧憬与梦想,揣着父母东挪西凑和自己暑假打工所挣的1200元钱,忐忑地跨进了湘潭大学。
家境的贫寒,使得杨怀保不得不每天一下课就一人穿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寻找着每一个可以挣钱的机会,以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怀保从学校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得知,湘潭一家槟榔公司给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要招聘一批学生去推销槟榔。
听到这个消息,杨怀保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那天,他领了20袋槟榔放在寝室。中午,在室友的鼾声中出去,杨怀保便将那20袋槟榔销售完了。
父母失去劳动能力,男孩做7份兼职挣钱。为了照顾家人,带着全家人上大学
就这样,还来不及细细品尝美好的大学生活,杨怀保便开始了大学的兼职生涯,卖槟榔、做家教、当推销员……尽管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寝室,但是杨怀保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给父母的信中总是说自己生活得很好,要父母放心;在给弟弟的信里,他经常夹寄10元钱,为的是能让弟弟买点文具,偶尔改善下生活。
在学校忙忙碌碌的杨怀保始终放心不下重病在身的母亲、失去劳动能力的父亲和幼小的弟弟。2004年春节,杨怀保回到了老家。望着空荡荡的家,望着憔悴的父母和消瘦的弟弟,一个念头在杨怀保的脑海里突然闪现:把家人都接到湘潭,带着家人上大学。当杨怀保将这个想法告诉全家时,立刻遭到了反对。
父母认为在湘潭举目无亲,住宿、生活来源、弟弟上学都成了现实而又残酷的问题。然而,母亲躺在病床上与病魔斗争的疼痛,父亲蹒跚着伤腿在工地上忍受风吹雨打的艰辛,弟弟在寄宿学校里每日吃人剩饭剩菜的清苦,使杨怀保没有轻言妥协。
他下定决心,不管多难,一定要把家人接到自己身边照顾。经过杨怀保多方面的努力,2004年4月,杨怀保把他父亲接到湘潭,并为父亲找到一份月薪350元的废品收购站的工作。
同年8月,杨怀保又把他的母亲和弟弟接到湘潭。一家人团聚了,可生活的艰难却看不到头:弟弟读书每年要1500元学杂费,父母每年要两三千元医药费,还有生活费、房租、水电等日常生活开支,除了父亲一个月350元的收入,其他的开支都得靠杨怀保想办法。
面对残酷的现实,杨怀保总是安慰父母:“有我,会好的!”为了支撑起这个家,杨怀保每天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早上像个家庭主妇去买菜,安排油盐柴米;然后走进课堂;课后再去做家教,辅导别的孩子;晚上,帮弟弟补习完功课后还要坚持学习到深夜。
有一段时间,父亲没有了工作,杨怀保就和母亲在校园里捡些废品以补充家用。为了给父亲重新找工作,杨怀保跑遍了整个湘潭市,最终在一个养猪场为父亲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父亲听不懂方言,杨怀保就利用课余时间,到父亲上班的地方,给父亲当起“翻译”。
一家人在异地的花费很大,他就利用自己兼职挣来的钱给父母治病,给弟弟交学费。最辛苦的时候,他同时做了七份兼职。大学四年里,杨怀保每天都穿梭于教室、家和工作岗位上,上学、打工、照顾家人,杨怀保的生活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捡废品、做家教、卖杂志、搞推销,脏活累活无所不做,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父母再受苦。
2006年9月,刚进入大四的杨怀保成功应聘到TCL公司。当接到TCL总部从惠州发来的邀请函时,杨怀保迟疑了。父母刚刚熟悉了湘潭,弟弟还在读初中,要是自己过去工作了,意味着又一次大的迁徙,折腾得起吗?
为了留在父母和弟弟身边好好地照顾他们,杨怀保决定报考本校硕士研究生。经过杨怀保奋力拼搏,在2007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以高出录取分数线50分的好成绩考取湘潭大学公费硕士研究生。杨怀保刚从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将全部精力奉献到了社会公益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