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公益上了。”在越来越多的公益采访中,都会听到志愿者笑着说出这样一句话。自发发起的“草根”公益组织日益增多,但在这其中,很多机构的负责人、资深志愿者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公益机构的生存,必须坚持做好本职工作,而在下班后,几乎奉献出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记者采访了一些年中无休做着公益“兼职”的人们,为你揭开这些资深志愿者的“真身”。
普通公益人
“真身”千行百业
公益组织的理事长、公益服务中心的主任、慈善项目部部长……随着公益和慈善项目的“井喷”,越来越多公益机构的负责人进入了大家的视野。然而,很多从民间由几个志愿者自发发起的“草根”公益组织,无论是其负责人,还是内部的志愿者,往往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且来自你想不到的各行各业。
李董翔,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但同时也是公益组织上海1kg的负责人。这家机构正式注册成立一年多,机构在圈内也已经做得小有名气,但是包括李董翔在内的机构里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全部都是兼职的,利用大家的业余时间不但撑起了整个团队,还不断开发出新的公益项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
“真身”是公务员的孙国良,是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的一名资深志愿者,不知不觉已经在公益路上坚持了八年。而在美国商会中从事CSR工作项目的陆文婷,在工作之余,还是公益机构海上青焙坊中一名备受肯定的PR专员。
记者采访发现,不管“真身”来自何方,这些兼职做公益的资深人士都有着一些相似的经历。
早在正式加入现在的公益机构团队前,这些公益人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公益经历来“铺路”。
陆文婷在大学期间,就是一名热心投身于各类公益项目的志愿者,加入过艾滋遗孤的教育项目,也参与过临终关怀的志愿行动,不少文化交流的公益场合里,也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充满爱心的他们更是热心参与各种慈善募捐,“之前也做过一些小慈善,但是正好有这个机会,可以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做公益,效果会好得多。”孙国良说。
兼职当成事业
年中无休坚持奉献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公益只是一份“兼职”,但是很多人风风火火投入其中“难以自拔”,常常是当成一份事业来做。没有了下班时间,也没有了周末娱乐,公益几乎填满了工作之外的全部生活。
由于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作息不一,对于李董翔和上海1kg的志愿者来说,上班时只有通过邮件进行沟通,下班后再电话讨论。而开会,只能安排在周末,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似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休息了。会议多的时候,大家基本每周都见,项目部的志愿者周克纯,平时工作、生活在苏州,但每一次开会,基本都会坐动车来上海参加。
“基本上周六、周日的时间都是用在项目上面了。平时每天都是邮件联系,基本上每天都有10封公益邮件要处理。”孙国良负责的公益项目中,很多工作是需要亲自和乡村学校的老师联系的,按照机构的内部规定,这些长途通讯费用其实都是可以报销的,但是孙国良和一些志愿者从来也不这么做。“大家都是义务的,觉得值得就好。”
而对于陆文婷来说,工作和生活、爱好已经融入在了一起。“平时自己的工作也会接触到很多公益组织和致力于做好CSR的企业,如果看到合适的,我就会把海上青焙坊的项目推荐给对方。每到周末,海上青焙坊会去公益集市上做推广,即使志愿者人数充裕,只要我有空,还是会到现场去帮忙。”
他们在这里奉献了时间、精力,也奉献了青春,带来的是对公益更深切的体验,更深刻的理解。“坚持做公益是出自于内心的认同感,每个人其实都是有社会责任的。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确实能够让很多人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