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时间再回到八十年代,当你走进大学的校园,会发现图书馆经常没有座位,这些人中有些是在学习专业课,有些是在准备某种考试,但是多数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读书。同时,在校园里的湖边和小亭中也经常会有人捧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之所以喜欢读书,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首先是读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其次是他们的求知欲很强,知道自己在大学期间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最后是因为作为大学生的他们也会感到迷茫,面对命运中的抉择时不知所措,所以才企图从书中寻找答案。
如果你问当时的他们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估计他们也说不出来所以然来,仅仅是喜欢阅读而已。正是因为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喜欢读书,所以那一代的大学生才人才辈出,白岩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同样是大学生,现代的大学生的求知欲要远远低于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而且也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书籍的作用却依然重大,可以帮助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尽管现代大学生们明白这个道理,却依然选择不去读书,主要原因有三点。
1.同等级的信息太多了
在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着。不仅如此,我们所看到的信息都是同等级信息,所谓同等级信息,就是不需要费脑子就能理解的信息。根据智能算法推荐,我们也只会收到与我们经常浏览的信息相类似的内容。
对大学生群体来说,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每天都看一些不用动脑的信息,自然就不会去思考,思考的少了,人就很难获得进步。
书籍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座等待征服的大山,需要我们不断去攀登,去思考,才有可能达到作者的境界。然而,当大学生们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自然就望而却步了。
2.心态太浮躁了
最近这几年,总是会看到或者一些年纪轻轻的网红年入百万,晒豪车,晒豪宅。这些现象给当代大学生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互联网时代赚钱真的很容易,读大学纯粹是浪费时间。眼看着那些年纪比自己小的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血气方刚的大学生们怎么能坐得住?
因此很多大学生每天都想着如何挣快钱,挣大钱,放弃了脚踏实地的学习。我有个大学同学毕业之后就自己做生意,干了两年没挣到钱就放弃了,换了一个行业继续创业,结果还是失败而终。他不屑于为别人打工,觉得这样挣得钱太少了。后来结婚生子,手头不仅没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务,只能选择老老实实地去找工作。
尽管读书有好处,但却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读书的效果。现在的大学生心态如此浮躁,即使有读书的想法,也会因为看不到读书的好处而放弃。
3.目光短浅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大学生的目光太短浅了。不管学习什么,大学生们都图一个快字。平日里不学习,等到快考试的时候通宵复习,希望通过一晚上的时间学会所有考点,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的确,每次考试确实能够考到60分,但是这样的成绩有何意义?找工作的时候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
学习是一个急不来的事情,求快也就意味着基础不会扎实,学到最后学成了空中楼阁,在某一瞬间就坍塌了。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前期努力过,后期就轻松,前期放松了,后期就吃亏。
由于目光短浅,导致大学生们看不到读书的价值。读书的过程虽然缓慢,但是它却能够达到塑造一个人的目的,甚至彻底改变一个人。曾经看到一句形容读书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叫做:一路走来这么多年,我已经忘记读过了多少书,但是这些书已经和我融为一体,也正是这些书成就了今天的我
希望大学生们能够记住,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要只着眼于眼前的好处,而是将目光放长远,看看这件事在长期内能为你带来哪些好处。而且,在所有习惯里,读书毫无疑问是最值得坚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