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民,基本上是可以分为三个群体,专职在外打拼的,这个群体基本上是已经忽略了耕地的收入,他们的耕地大部分留给同村邻居耕种,这群人基本上是18岁到50岁之间。
第二个就是兼职务工,农忙时候在家种地,农忙时候去外务工,挣钱补贴家用,这个群体大部分是50岁到65岁之间,他们到城市已经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在农闲的时候出门找点临时的工作,农忙回家种地!
第三个群体就是专职在家种地,他们大部分都是65岁一直到干不动了的农村老人,他们在外面已经很难找到工作,只能在家种地,维持自己的生活。
第一类农民就是全职在外打拼,特别是那些18岁到30岁左右的,他们大部分是都没有种过地,从下学就到外务工,因为这代人在内心深处就没有想过在家种地。
他们从小都看到父母种地的辛苦,但是由于粮食价格的偏低,种地成本增加,和消费的提高,他们的父母并没有什么可观的收入,和城市人民的收入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代农民,一般都是下学,都来到城市闯天下了,有的甚至连自己的耕地在哪里都不知道,而且有的根本就没有耕地。
第二类农民就是半工半农的,就是农忙在家种地,农闲出去务工,这个群体大部分都是经过吃不饱饭的时期,他们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认可少挣钱,也不愿意扔下土地,在他们心里,家中有粮,心内才不会慌。
他们这个年纪大部分都是50岁左右到65岁左右,出去务工也很难找到正式的工作,干的大部分都是临时工,收入是不稳定的,所以他们一般都是不会放弃耕地,在他们心里耕地是他们的命根,是他们的退路!
第三类农民,也就是那些高龄农村老人,他们已经不能出去打工挣钱了,只能在家依靠种地,来保证自己的生活,而且他们更不愿意看到土地荒芜。
这些农村老人,有的甚至七八十岁了,还在田间地头劳作,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因就是自己经济问题。
在农村,这些老人如果子女有本事,他们经济方面就比较宽裕点,可以保证正常的开支,如果子女收入也不可观,单单依靠打工的,对老人的经济照顾肯定是要差点。
这些子女经济差的老人,一般只要是能动,他们就不会停下来休息,因为他们知道子女挣钱也难,有的还背着几十年的贷款,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愿意给子女张嘴。
所以说这些农村老人,有的七八十岁了还在田间地头劳作,不是他们不愿意休息,实在是他们还达不到休息的条件,看着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顶着烈日在田间辛苦劳作,确实是让人感到很心酸。
现在咱们国家给农村老人,每个月也有发一百零几元的基础养老金,但面对现在的消费,这点钱确实是杯水车薪。
最后祝咱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也希望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能给他们提升一点,让这些农村老人不至于这么辛苦,毕竟他们也是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了大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