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以物换物,12岁捡垃圾挣钱,15岁做校园零工,21岁开办火锅店、自行车出租行、 酒水吧和教育培训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小老板,这就是自嘲为“穷二代”的“90”后宜宾青年周瑜。9月21日,记者走进宜宾学院,听这名在校大学生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穷思变 小学生以物换物
2000年秋,在宜宾县泥溪镇泥溪村的一户农家里,当交完学费后,9岁的周瑜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道难题——没钱买文具。
此时,家境贫寒的他正在泥溪镇文星小学读三年级。地里庄稼收成不好,家里又出了点变故,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掏空口袋才给他凑足了学费。
学费有了,可买文具的钱却没有着落。穷则思变!懂事的周瑜不好意思再问父母开口,就想方设法地自己拿起了主意。那时,正逢家里柚子成熟,他便将柚子削好带到学校,两瓣换一支短铅笔或者一个削笔刀,三瓣换一个本子……小朋友们嘴馋,周瑜的柚子十分“行销”,他没钱买文具的困境也解除了。
“我后来才知道,这叫以物换物。”周瑜说。
当柚子成熟的季节过去后,尝到甜头的周瑜又找到了另外的“生意”。当时男生都喜欢玩飞盘,常用的“武器”就是电池盖,周瑜便去亲戚邻居家搜罗废旧电池,拆下盖子,以一毛钱5个的价格卖给同学。“我薄利多销,生意还不错,那段时间基本没有为文具发过愁,有时还能挣点钱买零食。”周瑜笑着说。
为挣钱 他开始捡垃圾
2003年,12岁的周瑜从电视上得知废弃的塑料能够被回收利用,上学途中,他就顺便去了路边的一家废品收购站,对方开出了8元一斤的回收价格。
“那时候年龄太小,挣钱也需要成本和体力,我只能想到捡垃圾。”周瑜说。
于是,每天放学后,周瑜便去学校的垃圾堆翻找塑料,积攒到一定数量,就拿到废品收购站去换钱。“捡垃圾时会遇到同学,开始我也会不好意思,也碰到别人蔑视的眼光和同学们的嘲笑,可我没有办法,我要买文具,还想要买玩具、零食,家里没钱,我只有自己挣。”周瑜说。
卖出第一批塑料废品,周瑜换回了4毛钱,这让幼小的他看到了希望。渐渐地,他的拾捡范围从塑料袋扩大到塑料瓶、易拉罐……
“能换钱的垃圾我都捡。捡垃圾的时候也被人殴打过,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平视我。况且那个时候因为家穷,我特别内向,被人欺负了,也不会去告状,只在心里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刮目相看的。”周瑜说道。
2004年,升上初中的周瑜不再满足于学校里的小生意,村里有人买卖药材,周末他便跟着当地内行的村民上山采中草药。一支箭、五皮草、折耳根(鱼腥草)……他渐渐熟悉了很多种普通草药,靠卖草药,他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笔较大的收入。
“当时正值‘非典’,草药的价格比较高,单折耳根就能卖到10元钱一斤,一个暑假我就能挣好几百元钱。”周瑜笑着告诉记者。
靠自己 他在校园打零工
2007年,周瑜考上了宜宾县一中,这意味着他有机会离开泥溪镇来到县城,尽管从一个闭塞的小山村跳跃到了县城,可考上县一中就意味着今后都得住校,自己的开销又会多上一笔,该怎么办呢?
“在县城读书时,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90元,而其他的同学是200元。为了不挨饿,我就只有开源节流。”周瑜笑着说。“除了捡拾垃圾卖钱,我还打零工帮人送过桶装水。”
当时,有同学告诉周瑜,他可以帮校园超市给各班级送水,一桶水5毛钱。这个消息让周瑜很兴奋,可校园超市的老板却告诉周瑜,他还是学生,如果要帮忙送水,需要征得学校的同意。
踌躇之下,周瑜带着自己的获奖证书来到校长办公室。“我把自己得到过的证书、奖状拿给校长看,并告诉她我家庭的实际情况,恳请她同意我勤工俭学。”周瑜说。在了解周瑜的实际情况并得到他保证不影响学习的承诺后,校长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其实进校长办公室之前,我很紧张,腿就有点发抖,可进去之后就全忘记了,只顾自己低着头噼里啪啦地说……也许对校长而言这只是一个点头,可对我而言,这是多么重要的机会。”
因为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更要格外珍惜。“靠着课余捡拾垃圾和送水,高一结束后,除掉日常开支,我发现我竟然攒了800元钱,后来全交给父亲了。”周瑜笑着说。
进大学 传统曲艺带来契机
2009年,周瑜成为宜宾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新生,一年的学费加上住宿费和其他杂费,需要7000多元。对于他贫穷的家庭而言,这笔费用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村里能考上大学的不多,我们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周瑜的父亲周承松告诉记者。周瑜第一年的学费,是周承松夫妇找到亲戚们东拼西凑借来的,而他的生活费,则靠的是学院颁发的助学金。
初入大学的周瑜还来不及感受大学生活的美好,就开始想尽办法挣钱,捡垃圾、摆地摊他都尝试过,但效果并不好。
转机来自学院的迎新晚会,当时,周瑜和同学搭档,表演了一出相声,他们将自己改编的段子一个个抛出,台下掌声雷动。演出过后没几天,一位师姐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出去接演出,100元钱一场。
“幼时因为家贫,我比较内向,也少有和同龄人一起耍,自己给自己解闷的法子就是听听相声,听得多了,自然就会了。师姐找我商演的时候,正是我山穷水尽的时候,我当然愿意了。”周瑜说。
周瑜接到的第一场演出是在一场婚礼上,那天,他表演了一出传统相声,并配了些吉祥话。“当时效果并不好,毕竟在外面演出也要接地气,回去之后我便开始琢磨,根据商演的场合和性质,把段子改了。”渐渐地,周瑜的演出越来越精彩,得到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收入最多的时候是放寒假那会儿,学校里能做主持的同学都回家了,我们的机会便多了起来,又演出又兼职主持节目。有一年,我从正月初三忙到正月十五,最远去过云南盐津。仅寒假一个月,便挣了4000多元钱。”周瑜笑着说。
拼创业 一跃成为校园小老板
2010年,因为看中大学生自行车市场的潜力,周瑜和室友邵波商量,打算在学校开一家出租自行车的车行。他们去附近的二手车市场淘了10辆自行车,把车清洗干净后,他们的校园车行便正式开业了。
“我们给车行取名为‘二师兄’。之前也想过其他名字,诸如‘校园神骑’之类的,可总觉得不够活跃,当时正遇到猪肉价格疯涨,《西游记》中的二师兄又深入人心,我们就定了这名字。”周瑜说。
学生春游、踏青、结伴锻炼、代步……开业之后,“二师兄”车行的生意不错,可周瑜和邵波却遇到一个难题。“第一个月挣了1500元,可光修车就差不多花了1200元。”
由于二手自行车总遇到掉链子、刹车不灵等毛病,周瑜便开始学着自己修车。后来,合伙人邵波渐渐退出了车行经营,车行便由周瑜一个人打理。
“车行的事情很杂,但现在生意还不错。修车的事已经被我全面接手了,小问题都可以解决。”周瑜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周瑜购买了60多辆新车,其中有40余辆山地车。由于车行不断扩大,周瑜把在泥溪务农的父母接到了学校,现在车行由父亲周承松打理,母亲则在附近一家公司做保洁员。
“买新车花了差不多3万元,我投了一部分资金,其他资金是向同学们借的。”周瑜说。
求拓展 现实为理想护航
2012年初,周瑜拉上自己的表哥和演出搭档,在学校开了一家“二师兄”酒水吧,三人一共投入了5万元。
“开这家酒水吧的初衷是想做成一个既能休闲,又能表演传统曲艺的地方。”周瑜说。但是由于受场地限制,且为了避免噪音扰民,周瑜的这个设想并没有实现。
如今,酒水吧的生意不错。“临近毕业,许多师兄师姐都来这里聚会,我常常守到很晚才下班。生意虽然不错,但收回成本还需要一段时间。”周瑜告诉记者。
今年暑假,在外打工的姨父回到家乡,想找些事做。周瑜便和姨父商量,两人合资,在学校后山开了一家火锅店。“我们取名叫‘二师兄火锅店’,我想把‘二师兄’做成一个校园品牌。”周瑜指着自己身上印着店名的T恤说。
如今,这家火锅店已投入了9万余元,周瑜向姨父借了一部分启动资金。“我们现在算是五五分成。”周瑜说。“火锅店才开业两个月,马上就是做火锅生意的传统旺季了,校园不少地方都拉着‘二师兄火锅店’的宣传横幅;我们也经常赞助一些校园活动,希望能借助这些活动把名声再打响点儿。”周瑜说。
采访即将结束时,周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周六我的教育培训中心在南岸开课了,你们有兴趣来看看不?”
周瑜称,他在学好专业课程之余,打算给自己3至5年时间努力挣钱,希望父母下半生能够衣食无忧。他跟搭档商量过了,存到一定量的钱之后,便相约出去拜师学艺。“我依然渴望在传统曲艺相声上发展,这是我的理想。”周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