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送走一批客户,离下一批客户前来洽谈还有几分钟,刘琼趁这当口抓紧浏览了一下新闻,当看到陈光标为钓鱼岛事件被砸日系车主换新国产车的新闻时,她会心一笑。
当然,刘琼并不崇拜陈光标这个人,只是她感到自己或许和陈光标一样,是那种会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不在乎他人目光的那类人吧。
在“9·18”反日游行发生后,公司和日本客户之间就暂停贸易往来了。
这是刘琼的坚持。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刘琼,看上去知性、文静,但打开话匣子后的她直爽、敏捷。刘琼告诉记者,“这个事自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的决定,我就是本能地抵触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现在我有这个能力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暂停日本订单
9月,刘琼在上海参加了一次行业的采购洽谈会,参展企业分布4个楼层,日企就占了整整一层。刘琼当时的收获是: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客户都有与刘琼合作的意向,并向刘琼提供了一份份详细的客户资料,“差不多就要满载而归了”。刘琼说。
回公司后,刘琼马上组织业务员开会,对收集来的客户资料一一讨论、筛选,却出乎意料地关照这些业务员:“日本客户的资料先放一放,先与其他地区的客户接洽。”“大家一句话没说,默默地把日本客户的资料单独摞在一边,我想,大家可能马上就知道我的想法了吧。”刘琼认为年轻人应该有一颗爱国心。
从那天起,公司与其他客户依旧正常往来,但对日本客户却实施“三不原则”:“不联系,不考虑,不回应”。“这两天有一个合作超过4年的日本客户在给我们发邮件询问最新报价,我还没回复,也不打算回复了,我想对方应该能猜到原因吧。”刘琼说。
刘琼从来没有和任何客户正面提及“中日钓鱼岛”这几个敏感字眼,“也有同行的朋友听闻后跑来问我,对我的做法有些不解,他们觉得作为商人,合法挣钱根本无可厚非,有钱不挣实在有点傻……他们说得也对,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坚持,因为我在这件事情上从没去计较自身利益上的多寡,何况目前的状态对我来讲是可控的,到目前为止经济上、心理上也能坦然承受。”
其实在刘琼心目中,日本客户绝对称得上是生意上的好伙伴,虽然对于产品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觉得比德国人还苛刻,”刘琼略带“不满”地说,但是日本客户的出价在所有客户里是最高的,利润空间也可观。就拿刘琼这家公司来讲,对日贸易额虽只占公司整体贸易额的10%,但利润占比却远远不止10%,“还有一点,日本客户从来不会拖欠货款,这在外贸交易中非常难得。”
此外,“日本客户做生意都是按照合同办事,说话不绕圈子,从这方面说我更愿意跟他们打交道。”刘琼还特别看中他们的高素质,“他们有个习惯:每个人会备两块手帕,用来擦汗、擦嘴等等,到了中国依然保留这个习惯。再说抽烟,日本人抽烟是自己抽自己的,不像中国人那样会大家发一圈,就算发给他们也不会接受。”这些习惯在刘琼看来不仅有意思,也值得中国人学习。
只是,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刘琼坚持自己的主张,“我有这个能力。
艰辛创业路
来浙江经商之前,刘琼漫无目的地摸爬滚打了一阵,但都是以“实习”的名义,在广东当过翻译,在上海的报社做过实习记者……“那时候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一个地方干上两个月后再到另一个地方干两个月,边玩边历练人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模糊。”刘琼仿佛在说另一个自己。
人生总是充满了戏剧性,毕业后,刘琼陪一个同学去浙江的一家企业面试,“她当时说她害怕,让我去陪她壮壮胆”,结果倒好,这家企业的老板最后却录用了刘琼。
浙江相对自由开放的商业气氛十分契合刘琼的气质,再加上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用刘琼的话说,“感觉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了,再也不想到处奔波了”。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刘琼后来确定了自己的兴趣之所在。
“一年前因为与合伙人存在分歧,我放弃股份从自己创立的第一家外贸公司‘净身出户’,当时很多人对此不解,就像现在我做的这个决定一样。”刘琼不讳言自己是个兴趣爱好第一、赚钱第二的理想青年。
当有人问刘琼这么做是不是谁强迫的,刘琼觉得可笑,“其实这个事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决定,确实是内心对钓鱼岛问题上日方态度的抵触导致的,我不否认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决定都是发自内心,跟生意本身没有关系,可能这就是个人对于国家的情感在生意上的一种表达吧。”
至于何时恢复到过去那样的正常贸易往来,刘琼说,“看情况变化吧。”
目前,因中止和日本客户的贸易往来所带来的损失,刘琼主要是通过多与其他国家签订单的方式来弥补,所幸之前日本方面的贸易额占比并不是很高,所以目前的损失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就在这时,电话又响了,刘琼接起电话,扬起爽朗的笑声,还好,这回是一位台湾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