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宣讲会,就是在去宣讲会的路上。”一套正装、几份简历,些许紧张、些许期待,众多学子第一次走出象牙塔,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每年的3-5月是大四学生的找工季节,也是他们最为忙碌、最为难熬的时候。这一过程有希望也有失望,有自信也有焦虑,有辛酸也有欢愉。让我们走进高校,倾听几位大学生的求职故事。
■“我没想到会被迫成为一个面霸”
黄海鹏是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大多数同学一样,他在去年11月考了一次国家公务员,然后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开始着手找工作。
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求职到现在,面试了二十多家企业。其中也不乏拿到录用通知、甚至试用上班两个星期的,但是他认为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毅然放弃。“我觉得找工作就像试穿鞋子,是否适合自己最清楚。”
黄海鹏估计自己大约投出去了三四十份简历。“我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迫成为一个面霸,慢慢就把找工作当成一份工作去做了。”他说,当中自己也受过不少的挫折,记忆最深的一次面试经历,是一家公司几轮面试官,与他足足面试了4个小时。那是他自己认为比较匹配的职位,工作也具有挑战性,对方当场决定录用他,并让他回去等邮件通知。“但是最后没有等到,打电话追问,说是审批没有通过。这次经历的打击比较大。”
■“感谢那些面试官告诉我的”
素琪是另一高校广告专业的学生。过完年回来,她结束实习,在3月份开始海投简历。一开始很多公司都没有回应,直到3月中旬,她发现因为在广告网上注册了简历,很多公司主动找上门来约面试。“挺欣喜的,三四月份收到很多面试通知,面试了二十六七家,成了面霸。”但很快,素琪从兴奋转为理智,学会先了解企业概况再做决定,因为她的目标是一个适中的平台。
“对我改变最大的,是在一个大广告公司面试的最后一关,我没有把握好机会的经历。”
在面试的尾声,一向很欣赏素琪的面试官告诉她:“你的能力不错,但是我们只看到你发挥了其中20%,还有80%还没激发出来,个性、力量感不够。你是今天众多面试者中我期待最大的,但你的面试表现达不到要求,所以我们不会录用你。但我希望日后可以看到另一个你,那时欢迎你回来。”
素琪说,听完面试官一席话,自己突然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在最后我问了面试官一个有没有人带我上路的问题,这其实是缺乏信心、依赖别人的表现。因为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总是自我设限、畏首畏尾。如果没有人告诉我这些,我很可能一直处于这个状态。虽然我没有得到这个职位,但我很开心,感觉自己从心态到行为上,都一下子放开了,将会一生受益。”五一假期回来,她再次面试了两三家,最后选定了一家。
■“半只脚上岸,心里很不安”
求职的大学生通常把工作定下来称为“上岸”。对小雯来说,她只能称自己是“半只脚上岸”。4月份后,她找到两家愿意让她去工作但要先实习的公司,经过考核才能转正。她的实习时间定在6月开始。
“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拿试用期一千多元的工资了,我怎么好意思说自己还在实习。”实习期间,小雯每个月只有500元的补贴,这意味着她还得向家里人要生活费。“想想自己都难堪啊!我是大姐,弟弟妹妹都要念大学,本来我还想着能减轻家里负担呢。”家里人从来没有催过小雯,但她知道,他们很重视自己找工作的事,因此压力不小。而同学之间,大家都有个共识,即未确定时从不详细过问别人的求职情况。“不太敢问,怕给彼此压力,不过会分享一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