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求职季,各种师弟师妹跑来问我各种事宜,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希望能够给后来人一点点建议,或者是一点点反思,再或者,是一点点鼓舞。
简单介绍我的背景:top2土著,本硕6年,2012年毕业后进入某大央企,做中台。
我2006年入学,本科学的是经济,研究生学的是金融。在那个时候这个热得烫爪的专业,往往是“众星捧月”的对象。就好像拿着top2金融硕士学位出去,每年不挣个几十万上百万的,都对不起这金光闪闪的title。
本硕6年,我曾经很努力很努力地让自己爱上经济和金融,否则也不可能以很漂亮的成绩顺利保研甚至还拿了好几年一等奖学金。然而,就像所有爱情悲剧一样,作为“强扭的瓜”,曾经陪伴我6年时光的专业,还是和我分道扬镳了。
2011年下半年,当我被逼无奈不得不踏上就业的道路,我悲催地发现,自己不知道想去哪里。清晰地记得,我平生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是在北航。当时,我正处于纯粹迷茫+海投的阶段,所以看到那边同学发来的一条通知,就一身正装奔上公交车去了。
那是我这辈子都再也难以忘怀的场景——数以千计穿着正装踩着高跟鞋以及打着领带的应届生们,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各个认识的不认识的牌子在不同的地方若隐若现。往往要凭着挤13号线的勇气和蛮力,才能到达某个HR跟前。毕恭毕敬地递上简历,堆起笑容,刚想张口说几句话,HR就已经不耐烦地在收另一个人的简历了。
2011年年底,我正颓废地趴在床上整理自己的求职list,突然接到一个8位数的来电,立马准备好客服小姐般甜美的嗓音:“喂,您好!”电话那头,一个中年男人报出一个名字,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说了一堆时间和地址。挂断电话,半晌,我自言自语,啥时候投过这家来着?找了半小时才发现,这一申请早就被我扔到“基本没希望”的sheet里面了。
峰会路转,紧接着是2012年1月紧锣密鼓的笔试和面试。一周后接到面试通知——在那个长方形的会议桌边,围坐着不下10位领导。当时的我还不懂得领导座次,只得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把每个人都当顶头上司,毕恭毕敬。
不过,平心而论,那是我整个求职季,对自己最为满意的一场面试。我按照HR的要求,用了不多不少整整15分钟的时间做了一份presentation,包括开头熬夜赶制的视频、我的自我介绍、我的优劣分析,以及我对职业道路的期许。内容丰富而有逻辑,生动而又严谨。我清楚地看到他们每个人眼中闪着明显的赞赏。
2012年的5月,在苦苦等待了4个月之后,我终于把那份绿色的“三方”,交到了HR手中。
很多人准备走出象牙塔的时候,都曾怀揣着理想和希望。毕业,是校园生命的终止,也是社会生命的起始。岁月,就这样将我们的生命长河生生劈成两段,自此,开启一段全然不同的人生。